大家好,今天小编关注到一个比较有意思的话题,就是关于上海园林雕塑材质的问题,于是小编就整理了2个相关介绍上海园林雕塑材质的解答,让我们一起看看吧。
上海市有名的标志性女雕塑?
在上海虹口多伦路有一尊丁玲女士的雕塑 ,丁玲(1904.10.12-1986.03.04), 湖南人,原名蒋伟,字”冰之”,她毕业于上海大学中国文学系。代表著作有处女作《梦珂》,长篇***《太阳照在桑干河上》《莎菲女士的日记》,短篇***集《在黑暗中》等。其中《太阳照在桑干河上》1951年获斯大林文学奖(上海虹口多伦路有一尊丁玲女士的雕塑 )
有上海少女
《上海少女》,这座东西方文化相融的结晶,是著名画家、艺术家陈逸飞先生亲自创作的大型城市雕塑作品,她是中国古典美与现代艺术的精准结合。这件作品是将平面油画中上世纪三四十年代上海女性形象翻成立体雕塑,刻画的是一位身姿窈窕的上海少女。少女身着的旗袍、手中的鸟笼与香扇,无不唤起人们对于老上海以及老上海女性的怀旧情结。

上海标志性女雕像是:打电话的少女
“少女”1.7米的个头,左手撑腰,右手持话筒,左腿站立,右足脚尖点地,短发短裙,形貌轻盈时尚,不仅大小、形态都很逼真,神情怡然,而且飞扬着青春的灵动与活力。
“打电话的少女”第一次出现在这里是1996年春节,之后则命运多舛。1998年,她被盗贼放倒,但是没来得及运走。2000年,她被拾荒者盗走,并被***团伙轧成几大块以每斤3元的价格卖给了废品回收站,随后又被切割成了碎块卖到有色金属交易市场,无法找回。在市民的呼吁下,2006年5月,“打电话的少女”获得“重生”。可是好景不长,仅仅过了一年多,电话架上的“电话机”就于2008年1月不翼而飞。又过了大约两年,“少女”也于2010年1月27日,再遭毒手,被人拦腰截断。
再次重生的“少女”仍然由上海油画雕塑院雕塑家何勇创作,不过材质从原先的黄铜改成了银白色的镍白铜。尽管镍白铜的铸造难度非常大,但产生的效果却更加新颖时尚。另外,人物造型也进行了修改,头发和裙子微微摆动,上衣从有袖变成无袖样式,原先少女挎着的小包,因略显累赘而取消。作为重要组成部分的长方形电话机背板架,也改成镂空体,使得整个雕塑变得通透灵动。
如今,“打电话的少女”已经成为上海城市一个不可或缺的符号,融入了上海人的生活
上海外滩牛铜像是什么意思?
上海外滩牛铜像代表着牛市的象征。
原因是因为牛在中国文化中代表着繁荣和财富,而牛市则是指股票市场上价格持续上涨的状态。
外滩牛铜像的建造是为了纪念上海证券***的成立和中国股市的发展。
除了代表着股市繁荣的象征意义外,外滩牛铜像也成为了上海的标志性建筑之一,吸引了众多游客前来参观和拍照。
“牛气冲天”、一往无前的意思。
上海外滩牛铜像是上海外滩金融广场的标志。它由华尔街铜牛的设计者阿图罗·迪·莫迪卡受上海市黄浦区金融办委托,为上海设计创作。
与“华尔街牛”朝向往下的牛头相比,外滩金融牛的牛头是抬起的。意为经过全球金融危机的中国率先走出阴霾,蓄势刮起第二波金融旋风。这头牛被塑造得年轻、强壮,富有活力。在中国,牛寓意着坚韧勤奋、富足祥瑞,它又是以物易物原始交易中最早的等价物之一,是原始货币的起源。也寓意着上海乃至中国在“后危机时代”的金融发展“钱景”更广阔。
设计师在设计上融入了一些中国元素和自己对于外滩的理解。相比黄铜色的华尔街公牛,高约3.2米的外滩金融牛通体呈现出红铜色,线条深邃,肌肉结实,牛眼圆睁,头部转向右边,牛尾则卷曲上扬,呈螺旋状蜿蜒指向天空,四肢强健有力,尾巴高高翘起,头也微微上昂,一副蓄势待发的模样。
这尊象征金融的外滩牛被称为华尔街牛的孪生牛,它隐喻着外滩作为东方华尔街曾经的辉煌以及未来再造辉煌的渴求。外滩牛是上海外滩金融广场的标志,它落户外滩后成为继上海市人民英雄纪念塔和陈毅雕像之后,外滩的又一标志性雕塑。为上海金融中心建设注入了文化内涵。
到此,以上就是小编对于上海园林雕塑材质的问题就介绍到这了,希望介绍关于上海园林雕塑材质的2点解答对大家有用。